据统计,全市审计机关2016年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354个,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43.86亿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4.67亿元;移送案件线索13起;提出审计建议599条,已有502条被采纳。其中,市局完成项目50个,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43.86亿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4.67亿元;移送案件线索13起;提出审计建议599条,已有502条被采纳。
2016年,全市审计机关以“全覆盖”审计为导向,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效力。一是财政“同级审”迈入纵深。重点围绕新预算法等财经法规,揭示了我市全口径预算管理、财政存量资金管理、政府性债务管理等方面的症结,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出台制度7项。市局开展了8家重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14家单位“三公经费”等公务费用审计调查,与市财政局联合召开部门预算及财政财务收支常见问题与预防工作会议。当年审计结果报告、工作报告再次赢得政府和人大好评。二是民生事项审计突出重点。市局对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等6项民生资金实施专项审计,312国道城区改线段工程等3个民生项目跟踪审计接近尾声;根据上级部署,对扬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世行贷款镇江、丹阳区域供水等项目实施了跟踪审计,对淮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实施了交叉审计。三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模式。市局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2个,审计模式与方法多样化,既有针对7家部门、8名党政主要领导的审计,也有针对辖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任中审计;第三季度还抽调全体业务人员赴常州、泰州两地,开展了省管干部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首度尝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违纪违法问题查处上取得重要突破。四是政策跟踪审计密集推进。全市审计机关全年共开展4轮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涉及镇泰高速建设、企业减负、存量资金盘活、盐城龙卷风自然灾害救灾物资、“放管服”等方面内容,审计政策性、时效性、服务性俱强。
在完成年度项目计划的同时,全市审计机关积极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审计工作呈现新格局。一是增强独立性,实现省市县工作一盘棋。按照地方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的要求,实施好统一组织项目,做好审计干部上挂下派,通过省市县联动,彰显审计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调规范化,创新审计现场管理。推出“审计质量现场管理年”活动,优化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全面细化审计取证要求,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起草的《镇江市内部审计规定》去年由市政府正式印发,为全市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三是利用大数据,拓展信息化审计。在已有的全市公积金联网审计平台的基础上,又启动了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平台的搭建,为今后开展动态监督打下了基础。四是围绕长效性,实现审计整改全覆盖。建立了审计结果整改跟踪督查动态库,实现动态销号管理,往年问题的整改到位率超过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