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局实行导师制,局党组共为我处安排了3名学员,人数在全局各处室中并列第一位,这既为我们开展审计提供了宝贵人力资源,也在人才培养上给予了我们一定压力。我们的经验和做法是:
一、强化日常学习。近年来,财政、稳增长等方面出台的政策较多,对财政审计人员把握大局的要求较高,因此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政策把握能力。所以我们平时对学习是紧抓不懈,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来强化学员的学习效果:
1.自学。我们处每年都将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打包、共享,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审计署、省政府、省财政厅、市政府、市财政等各个层面,由各位学员进行自学,做到心中有数,审计有据。
2.请进来。邀请财政、税务部门有关人员来开展业务知识讲座,主要对象是我处、辖市区财政审计人员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如邀请市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对预算编制和管理情况进行介绍;邀请市国税局所得税处处长对所得税业务知识进行讲解;邀请地税局税政处专家对土地增值税政策进行解读。今年还邀请南大教授来局讲解新总预算会计制度(扩大到全市视频讲座)。
3.创造条件让学员们在各种场合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这一途径不仅可以促使学员学深学透,同时还能提升学员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处学员大多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审计工作需要和多方打交道,为了让他们在交往中更为自信,故而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具体是:
一是定期组织本处室人员召开学习交流会,有时也邀请市局相关处室人员(经审处、计算机处等),每次确定一个专题由我处学员作报告进行交流研讨,如对中国财政体制演变与特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和相关法规等作了交流报告。还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推荐我处学员主讲了新预算法、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等财经政策法规,围绕这几部法规介绍了当年财政同级审的思路。
二是在每年2次的全市财金条口业务交流会上,组织学员轮流进行讲座式的政策法规解读,对审计中关注的重点所涉及的法规进行串讲。
二、项目安排上。借力“导师制”平台,把审计项目实施和学员培养两项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紧贴项目传帮带,为审计事业尽快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
1.压担子:我处在审计中采取导师担任审计组组长、学员担任主审的模式,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底稿的编制审核、审计报告的撰写、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技巧,一直到审计档案的整理,导师都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学员进行指导。
2.在审计分工时,按每对师徒进行分工,更有利于导师点对点的指导。但是全处工作分工不分家,通过业务上的传帮带,多位导师的合力指导,能让学员成长得更迅速。
3.鼓励学员之间密切交流,现在他们在项目实施时都会对方案的重点内容确定、问题查证的角度、问题定性如何更准确等进行全面的交流,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老同志也会在他们的讨论中有新发现、新思路。
三、成果。经过三年导师制的培养,我处3名学员在审计业务和理论知识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1.学员主审的项目成果斐然。在同级审和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中,我处学员担任主审并撰写多篇审计要情,3年共有16份报告和审计要情得到政府领导批示;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并形成会议纪要。3年共促进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预算追加的意见(试行)》、《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市级财政出借资金管理的通知》等15项规范性文件; 通过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出台或完善制度8项。2014年审计的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获全市优秀项目,并在全市进行巡讲推广经验做法;2015年审计的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获全市表彰审计项目,2016年由我处学员向全市审计人员进行了同级审经验介绍。
2.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由我处承担、学员参与的课题研究项目《镇江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管模式研究》获市软科学研究十大优秀项目。结合项目撰写多篇科研论文,被各级媒体包括一些核心期刊、优秀期刊采用,论文多次获奖,并到省厅参加论文研讨交流。去年还组织2名学员参与省厅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编撰工作。
3.鼓励学员参加各类职称资质考试。他们先后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建造师等资质考试,我市第一批通过计算机CISA考试。
|